
技术优势驱动铝材渗透率提升
轻量化效果显著:铝材密度仅为钢铁的1/3,应用于车身、电池包等部件可显著降低整车重量。研究表明,汽车每减重10%,续航里程可提升8%-10%。
散热性能优异:在电池壳体、电机控制器等高热部件中,铝合金的高导热性可有效提升散热效率,保障电池安全性和寿命。
环保可回收:铝材回收率高达95%,且重熔能耗仅为原生铝的5%,契合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目标。
核心应用场景深度拓展
电池系统:铝挤压型材和压铸件被广泛用于电池托盘、壳体及冷却结构。特斯拉4680电池组采用铝合金外壳,重量减轻30%的同时抗扭刚度提升25%。
车身结构:全铝车身逐渐成为高端新能源车标配。蔚来ET7白车身铝材占比超92%,通过多材料连接技术实现安全性与轻量化的平衡。
底盘与悬挂:铝合金副车架、控制臂等部件可优化操控性能。比亚迪海豹采用铝制前双叉臂悬挂,整车簧下质量降低18%。
随着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加速,铝材正从单一部件应用向全链条渗透,成为轻量化竞赛中的“关键变量”。未来,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,铝材有望在提升性能、降低成本的同时,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迈向碳中和目标。